因为实际中原子的质量很小,计算起来非常非常麻烦所以引入了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概念,是用碳的原子质量的比值,约去一排小数得到的整数。总而言之,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计算。化学有很多概念都是为了方便而引入的,例如化合价,这本是人给定义上的方便分析计算。
拓展资料: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二、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但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四、相对原子质量表是指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元素周期表(IUPAC 2005 standard atomic weights),以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原子量加方括号的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的质量数。
五、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上又称作为式量,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求解计算题的时候.由于当单位是g/mol时,式量等于其摩尔质量,因此可以在各个计算中应用到.摩尔质量是连接微观和宏观量的桥梁,从微观的物质的量到宏观的质量,通过摩尔质量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