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词的引申义是什么?
在多义词的多个含义中,由原始含义发展而来的新的含义被称为引申义。例如,“道”原本指的是道路,而像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这样的意义都是它的引申义。同样,“纲”原本指的是网上的总绳,而“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意义都是它的引申义。
2. 引申义的特点有哪些?
(1) 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
- 相近: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的对象相似。例如,“斗”原本指的是酌酒器,由于形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而引申为关卡。
- 相因: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存在条件、因果关系。例如,“危”本义为陡峭、高峻,因此引申为不稳定、危急、危险。“虚”本义为大丘,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 相关: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的对象概念相互关联。例如,“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冢。“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由此引申为年龄。“年”本义为稻谷成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引申为时间单位。“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2) 词义引申的趋势:
- 从具体到抽象:例如,“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术”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 从个别到一般:例如,“匠”由燃瞎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江”原本专指长江,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3. 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通常情况下,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使用形音全同的字。但有些词在词义引申之后会改变读音。例如,“语”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读yù。“说”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改读shuì。有的引申义还另造了新字。例如,“弟”由弟弟唯轮引申为敬顺兄长,造了“悌”字。“解”由分割引申为懈怠,造了“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