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五台山”位于从火车站前往北校区的路上,是一处显著的地理标志。沿着由灰麻岗岩石铺就的155个台阶拾级而上,可以到达五个大平台,这便是“五台山”的由来。
在杨凌,“五台山”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北校区三号教学楼,面向西农路、邰城路及南校区的开阔地带。晴朗的日子里,站在五台山上,可以远眺秦岭的翠绿山脉和渭河的银白波光。许多青年学子常在此驻足,指点江山,描绘未来蓝图。五台山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象征之一。
自建校以来,这座高坡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造。早在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成立之初,就修建了一条从学校南门通往火车站的土路,称为“西农路”。校门外的高坡下是一条环形土路,环路内植被茂盛,师生们开辟了一条连接学校与西农路的直达“捷径”。然而,前往火车站的师生们往往选择一条从校门口向东南方向下坡的羊肠小道,经过一片树林,绕过附近村庄直达火车站。这条路在雨天变得泥泞难行,成为师生们日常行走的路径。
1955年,西农路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一位来自水利系的教授参考了中山陵的设计理念,利用五个大平台和众多小台阶取代了原有的陡峭土路,解决了师生们的行路难题,同时使校园内外融为一体。这次整修不仅改善了校园环境,还提升了校园的整体美感。
在整修过程中,高坡上的植被也得到了精心梳理,路边种上了树木,空地铺上了草皮。从此,高坡南端的这座山丘被师生们命名为“五台山”,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