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着重于次区域层面的开发,目标是构建一个整合多中心的发展路径。次区域策略框架强调与周边地区合作,通过弹性途径实施战略性政策,关键合作伙伴包括区域议会、开发机构和论坛等。规划考虑了次区域间的联系,如伦敦城与东伦敦及中心伦敦的互动,以及跨区域的Wandsworth和Richmond联系。
市政府首要任务是在长期的区域规划空白后,尽快提供全面的战略指导。次区域发展框架将指导机遇性、强化和复兴地区的开发,包括城镇中心、郊区和策略性就业区域。草案将在东伦敦首先启动,随着规划的深化和调整,满足政策修正的需求。
大伦敦规划覆盖中心伦敦、北伦敦、西伦敦、南伦敦、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门户地区。东伦敦和泰晤士河口的策略聚焦于开发、基础设施改善,预计新增大量住房和就业机会。奥运会的举办推动了东伦敦特别是Lower Lea谷的复兴。
规划提出住房、就业、交通和服务业发展策略,包括提供充足住房,确保混合社区,优化办公设施,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以及提升服务业可达性。这些策略旨在支撑城市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并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求。
此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强调提高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采用可持续能源,保护水源,以及优化建筑材料使用。空气质量控制也是重要环节,通过减少排放和优化城市布局来改善环境质量。
扩展资料
大伦敦(Greater London)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南部,是英格兰下属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范围大致包含英国首都伦敦与其周围的卫星城镇所组成的都会区。行政上,该区域是在1965年时设置,其下包含了伦敦市(City of London)与32个伦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共33个次级行政区。除了是英格兰的一级行政区外,大伦敦也是欧洲议会选区(European Parliament constituency)之一,设有九个欧洲议会议员(MEPs)席次。除了是整个英国的行政中枢所在地外,大伦敦地区也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