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什么

admin

首先,从国内外来看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都在研究学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使他们更加乐于探索、乐于思考,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

在1985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就颁发了《5-16岁科学教育的政策性报告》,要求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到中学各年级逐年全面地接受科学教育。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台了两个重要的国家级科学教育改革方案“2061计划”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两个方案都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并对“科学素养”进行了界定。美国相关机构还为孩子们设计了三项科学教育计划:FOSS、INSIGHT和STC。三项计划均已探究为基础,创造机会让孩子理解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技巧以及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鼓励孩子们采用多种学习风格,并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在法国,从孩子3岁起,学校就开始进行科学教育。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他们采用“做中学”的方式,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家所具备的思维品质、习惯和态度,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

在2000年,我国在参考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英国《科学课大纲》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2006年初,我国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在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2016年,南京举行的2016新媒体时代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国际论坛,与会专家透露,国家正在针对小学科学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新课改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立科学课。(以上文章转自:纵观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科学课程走进义务教育)

其次,从幼儿本身出发来看科学教育: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太多的疑问,还会主动寻找“合适”的答案,并且试图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答案。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时期正处于科学启蒙阶段,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需要悉心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在幼儿时期,科学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

1、保持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保持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4、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究事物间的关系;

5、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6、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简单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6、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