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就谈的很深。从科举制开始,高等教育一般都是花费很低的(甚至还可能有“奖学金”——俸禄!),但是取用得人数相当少,属于特殊的高等教育。
从清朝搞洋务和列强培养技术人才以来,中国才有了实质的高等教育,这个时候一般都还是比较贵的,但是中等阶层的人都上得起,譬如马未都先生家里没什么钱,但是上了私塾又上中学这类。建国后一段时间也不贵,因为当时的教育取用的人数还是少。
真正开始贵还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毕竟这个时候许多不入流的学校为了牟利开始兴起了。但是也没有贵到一般家庭承受不了的程度。我爷爷和奶奶都是是工人,家里三个孩子,但是我老爸照样是大学生。大概从90年代左右,兴起了“三本”,这才是真正贵到离谱了。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