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哈里·哈蒙德·赫斯科研经历

admin

1923年,哈里·哈蒙德·赫斯踏入耶鲁大学,起先主修电力工程,后来转至地质系,并在1927年荣获该专业学士学位。接着的两年里,他在非洲罗得西亚(现赞比亚)北部的英美矿业担任地质勘查专家。归国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于193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执教一年,随后在卡内基研究院地质实验室进行了一年的研究。1934年,赫斯迎娶了安妮特·彭斯,同年,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师,并在此度过余生,其间在1950年至1956年间担任地质学系主任。

1934年,赫斯以海军上尉的身份加入海军预备队,战争爆发后被调到纽约城,负责潜艇位置的测定。他对此并不满意,选择转战海上。在1944年,赫斯成为“约翰逊岬角”号的海军官员,该船配备的音响测深仪让他有机会绘制出连续的海底剖面图,其中他记录下了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这一成就也源于他对测深器的巧妙利用。

1945年,赫斯在测深记录器的帮助下,首次发现了平坦的海底山脉,这些山脉以普林斯顿地质学教授阿诺德·亨利·吉欧的名字命名。他推测这些是死火山,且曾经露出海面。然而,它们的深度却让赫斯意识到海洋地质学的全新可能。战后,他继续在普林斯顿思考海洋地质现象,注意到大洋中脊山脉深度与距离平顶山位置的关系。

1957年,听取布鲁斯·希森关于全球大洋中脊和峡谷的理论后,赫斯开始重新审视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的大陆漂移理论。他提出海底自身在移动,与希森和莫瑞斯·尤因的观点一致,认为地幔对流驱动岩浆上升形成新的海底。赫斯的独特见解颠覆了关于地壳消亡的传统观点,他提出最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至海沟,形成地壳传送带,不断在地幔与地表之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