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伦敦金融城褒贬不一的伦敦城

admin

伦敦金融城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显著的经济影响力,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据称,当时它每年为英国带来的纯收入税利超过20亿英镑。即使在90年代经济低迷时期,尽管失业率高企,它仍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1995年金融和商业从业者高达70万,超过法兰克福的总人口。

然而,对于伦敦城的评价,英国人意见分歧。有人指责它过于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整体国家经济和工业的均衡发展。一战后,伦敦城过度投资海外,导致英国工业发展缺乏资金,美国和德国因此在钢铁等产业超越英国,甚至在高科技领域也领先。1952年,丘吉尔首相采取紧缩政策来维护金融中心地位,虽然暂时稳定了英镑,但工业却遭受了严重打击。

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伦敦城的银行家们为了汇率稳定,继续牺牲工业利益。撒切尔夫人时期,这种金融与工业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国际资金流入伦敦,而国内资金却流向国外,引发了批评,认为保守党政府为了伦敦金融城的繁荣牺牲了国内经济。此外,伦敦城吸引大量金融人才,导致工业人才短缺,也受到质疑。

为了缓解这些矛盾,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伦敦城的对外投资和对高收入者征高税,尽管这些措施限制了金融中心的扩张,但也是在权衡利弊后不得不做的决定。

扩展资料

在伦敦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街道狭窄,虽不像纽约曼哈顿那样高楼密集,但稳健、厚重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豪华、大气的装饰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聚集着数以百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在伦敦的翻版。这就是金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