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变革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的分歧。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学界普遍认为“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存在分歧,似乎二者是相互分立、彼此冲突的。
3. 对此,我们需要明确:首先,应该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看待“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之间的关系。二者并非孤立、互不关联,而是相互联结的。
4. 在今天,可以说没有离开问题意识的学科意识,也没有离开学科视角的问题。就问题对学科的先行制约性而言,可以说学科是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学科依存于问题,并随问题的演化而发展。
5. 当然,学科发展也有其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在锐化其看问题的视角的同时,也在使其失去对问题的整体性认知,以至于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瞎子摸象”的境况。
6. 这也是许多学者呼吁建立“问题性”学术,而非“学科性”学术的原因之一。然而,学科发展必然呈现更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趋势,这几乎是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
7. 因此,如何在问题关切和学科发展趋势之间建立联结,以求获得对问题的真正破解,成为关键所在。
8. 从西方已经走过的学科化路子来看,其站在学科立场的解决路径包括诉诸跨学科、交叉学科、学科联合的方式,这确实是解决学科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路径。
9. 其次,“学科与问题”之争也暴露出如何正确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问题,以及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