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参谋写给年轻参谋的建议我是一个老参谋,我有23年的参谋历史,可以算得上一个老参谋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我从战士提升为团作训股测绘员,从此,与参谋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军官生涯中,除了当过三年团长、两年副师长,其它的就都是参谋的历史了。曾经在团作训股、师作训科、兰州军区作战部当过参谋,曾经当过作训科副科长、科长,曾经当过团参谋长和师副参谋长、参谋长。我是一个好参谋回顾二十多年的参谋历史,我认为我是一个好参谋,我为我的参谋历史而光荣和自豪。我在参谋这个岗位上参加过西南边疆作战,参加过西部边境的战场勘察,参加过西宁维稳,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参加过许多的演习。我曾经在军委的《每日摘报》、总参的《军事工作简报》及许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曾经出版过军事理论专著。曾经四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学术研究奖励。最高的奖励是:一九九四年一月,我被总参表彰为全军“参谋尖子”。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是:一九八六年四月,在我们那一批作战部队即将接防的时候,我的一篇研究文章,改变了云南前指的接防方案。我想给年轻参谋当参谋 2003年,在我预测到自己的参谋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经常回忆二十多年参谋工作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有许多年轻参谋常常问我当参谋的体会。作为参谋长,我也常常到师里、军里和军区的参谋集训队去讲课。回忆和思考,使我获得了许多的感想和体会,我很想把这些感想和体会奉献给年轻的参谋们,给年轻参谋一点建议,给年轻参谋当一回参谋,也为我为之奉献了青春年华的参谋事业再发一些光和热。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有关参谋业务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很多很多,所以,我想着重谈谈教材上没有的一些工作体会、学习方法以及生活感受。同时,我认为,参谋工作实践性很强,长期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体会的价值决不低于业务教材。我选择了“网络参谋”于是,我就回忆,我就思考,我就写。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每个早晨都在咖啡的刺激下,兴奋地回忆和思考,急急忙忙地敲打着键盘。当我的U盘存储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我的忧虑逐渐由写作转向出版。我写过书,深知“写书难,出书难,卖书更难”的尴尬与悲哀。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网络文学”颁奖大会的新闻,忽然茅塞顿开。网上发布的好处很多。可以避免自己卖书的尴尬和讨厌;可以避免“又发了一笔”的猜疑和非议;可以方便阅读和收集;可以自主发表而不需要别人编辑;可以不断续写、逐步发布;可以互动交流。 我终于选择了网上发布。在网络文学、网络歌曲、网络教学流行的时候,我也给年轻参谋当个“网络参谋”吧参谋不可锋芒毕露我就曾经是个锋芒毕露的人。也是因此吃过亏的人。年轻的时候,思想也活跃,嘴也快,嘴也尖。不管对什么事情,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对什么人,都非常积极地发表意见,而且说话直率。自己曾经以此为荣,以此为能,但是,曾经得到“能不够”、“幼稚”、“缺乏经验”、“傲慢”、“狂妄”等等自己当时想不通的评价。也因此穿过不少的“小鞋”。在我们的参谋队伍中,锋芒毕露的人是不少的。有些人比我还厉害,下场比我也惨。有许多同志才华出众,却后果不好,他们什么力都出了,什么苦都受了,但由于什么话都说了,最后什么骂也都挨了,什么“光”都粘不上。工作中他们常常是重用的,工作后他们常常是失落的。作为一个“过来的人”,设身处地的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锋芒毕露是个必须改正的问题,它不是思想问题,不是作风问题,而是性格修养问题。这是一个动机与效果不够统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