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

admin

培养孩子数感的重要性与方法

数感(Number Sense)是指人对数字的应用能力,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它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在实际情况下使用数学、理解数学所获得。数感好的孩子,在数学学习初期,最能表现出的方式就是计算速度快,答题准确率高。例如,在写一行算式时,写到21这个数,脑子里会主动跳出3*7=21,马上意识到这里有3的倍数和7的倍数。之后,孩子会喜欢上数学,看到数字就会想着进行加减乘除。

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原因是它太不引人注目。家长们通常会培养孩子的唱歌、跳舞、练书法,因为这些可以在亲戚好友前展示。但很少有家长会主动让孩子进行数学计算,例如:“宝宝,给阿姨叔叔们算一下35+78等于多少?”

数感的培养应从3-4岁开始。在3岁以前,孩子以直觉行动思维来理解事物,而到了4岁,孩子基本能够分辨出物件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这时,可以从一个具体的物体开始,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增加孩子接触数字的机会。比如,在剥豇豆时,家长可以将豇豆分成两堆,让孩子数一数每堆的数量,然后问孩子为什么分成两堆,总共有多少根。通过这个简单的活动,孩子可以学会两位数的运算,之后三位数、四位数的运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家长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生活中的物与事,启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当孩子接触到一项新事物时,会特别喜欢实践,并主动要求家长出题目。例如,孩子在坐公交车时,会主动要求到前门,以便计算驾驶员和售票员的工号的加减法;在日常走路时,孩子也会一边看着门牌号码,一边在心中进行计算。在生活中,日历、家长的年龄、时钟都含有数字,只要巧妙引导,就能让孩子既理解生活中的数字,又能培养数感,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掷骰子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小孩口算的方式。通过骰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加减法,计算三个骰子之和,再掷一次后,可以比较两者的大小,计算两者之差。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培养数感的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小朋友理解数学之美,其效果要远远好于送孩子去上各种公文数学、奥数培训班。对于学龄前儿童,父母可以坚持每天给孩子出20道题目,10或者20以内的加减法即可,训练孩子3个月,相信他的数感一定会增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