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善党员教育机制,确保基层党员得到充分的思想武装。要实现党员教育全面覆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报刊杂志等多种平台,全方位加强基层党员的教育工作。要突出党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将农村基层党建课题纳入省、市、县党校干部培训内容,特别是对新录用的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进行岗前培训时,要加大农村党建培训课程的比重,形成领导干部重视、熟悉、了解基层党建的教育机制。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党员素质提升活动,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党员。
2. 创新组织管理方式,提升基层组织的活力。要完善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规则,理顺“两委会”关系,明确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监督约束等。要建立直接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度化、规范化,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推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完善镇、村党组织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绩效评估推动管理创新。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支持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农村协会和合作社上。
3. 强化激励保障措施,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要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的力度,解决基层干部的发展问题。要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标准,建立初步的增长机制。要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要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解决村干部的依靠问题。
4. 改进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提升基层班子的战斗力。要增强班子的服务意识,将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夯实班子在群众心中的基础。要勇于担当,作表率,全体干部要相互协作,攻坚克难。要整合基层党建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工程,打造农村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