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业管理工作的难点
在社区管理中,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物业管理定位模糊,工作无明确目标。由于社区地处山区和草原,生活小区和工作场所界限不明确,导致物业单位名称难以确定。历史上,社区曾使用过“军马场家属区”、“马场家属区”、“马场小区”等多个名称,这使得在国有企业体制下,作为管理对象的马场社区,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企业需要在民生保障与经济效益间寻找平衡,如何协调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往往只能逐一解决问题,新问题不断涌现。
其次,旧有的管理思想固化,工作无条理。社区居民多为离退休老干部、军转干、老职工,他们曾为山丹马场的发展贡献过力量。然而,在市场和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中,他们对于新的管理思想难以适应,普遍认为企业应承担社区的一切公共事务。因此,社区的日常维护支出如供水、供暖等,占用了企业预算的大量份额,影响了企业经营。如何实现政企分开,减轻企业负担,剥离社会职能,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此外,企业内部机制的限制也导致工作缺乏动力。物业费的有效收取和合理规模是保证物业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然而,社区内拒绝缴纳物业费的现象普遍,业主对政策的误解导致抵触情绪,同时,社区物业管理受到企业自身经营体制的局限,存在人才匮乏、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居民需求、管理办法粗放、物业费收取方式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物业管理工作动力。
二、突破物业管理困局的探索
针对以上难题,山丹马场在探索物业管理脱困路径中,借鉴了重庆央企分离移交“三供一业”试点的经验。这为地方央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山丹马场社区管理改革带来了希望。
首先,实施分类监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深化改革,根据不同企业类型合理界定山丹马场及二级企业功能,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功能性企业侧重于公共服务和社会效益,竞争性企业则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动态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山丹马场转型升级。
其次,厘清政企职能,推进社区物业管理社会化。以资本为纽带,结合企业功能特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社区物业管理作为民生工程,应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政企分开,剥离社区物业管理的社会职能,有助于企业轻装上阵,促进物业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完善配套政策,助推山丹马场融入地方发展规划。社区物业管理移交关系到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充分尊重历史,落实相关政策,健全改制协调机制。政府应给予山丹马场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的资源配置和补助,建立健全公共建设项目补偿机制,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提升公共基础建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物业管理移交工作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结合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联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减轻山丹马场发展包袱,提高企业效益,保障职工利益,实现社会职能分离改革有序、协调、稳健推进,最终实现山丹马场的转型跨越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