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矿产资源开发
海底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产值占首位。石油的可采储量估计为1350亿吨,而天然气的产量也相当可观。目前,有100多个国家从事海上油气勘探,钻井水深已达1965米。全世界共有活动式钻井平台715座,其中自升式436座,半潜式164座,坐底式29座,钻井浮船和驳船86艘。海洋石油产量从1950年的0.3亿吨增长到1983年的6.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6%。海洋天然气产量也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19%。中国已在多个海域发现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
煤矿的开发也是海洋资源利用的一部分。日本、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智利和中国等国家已进行海底煤矿的开采。其中,日本的煤矿开采量占其全国煤总产量的50%,智利的开采量达全国煤总产量的84%。英国诺森伯兰离岸14公里处的海底煤矿是世界上最大的。
重砂矿和砂砾的开采在海滨地区较为普遍。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锆石和金红石生产国,泰国则是最大的锡石生产国。美国阿拉斯加的好消息湾铂砂矿占美国铂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开采的海滨砂矿包括钛铁矿、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等。
锰结核和热液矿床尚未正式开采,但试验性开采已开始。海底锰结核的试验性开采日产锰结核可达300吨,而联邦德国已从红海2200米深的海底采出15000立方米的矿泥。
海水化学资源开发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如食盐、溴、镁和淡水等。世界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食盐,中国自1983年起产量居首位。海水提溴和提镁的发展也很快,全球溴产量的70%和镁产量的34%均来源于海水。海水淡化的方法多样,淡水装置的日产能力不断增加。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包括捕捞和养殖两个方面。虽然捕渔船队和吨位数不断增加,海产捕获量在70年代以后却趋于稳定。世界海洋渔获量在1982年达到6820万吨,其中日本、苏联和中国分别为前三位。由于大陆架水域的捕捞过度,不少国家开始向深海远洋发展,寻找新的海洋生物资源。南极磷虾的蕴藏量巨大,每年可捕捞量高达5000~7000万吨。
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日本和美国在养殖产量上领先。中国海水养殖品种多样,包括海带、紫菜、贻贝、鲍鱼、牡蛎、蛤、海参、对虾、梭鱼和尼罗罗非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