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现状、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提高职业道德的解析如下:
首先,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心发育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教育任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工作十分繁琐;其次,从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上看。
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哄孩子开心、带孩子玩”,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享有的社会资源少,薪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最后,部分新手教师年龄偏低,自身心智不成熟。
一方面要承受来自社会、幼儿园、家长、幼儿等的多重压力,另一方面自身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控制情绪,不善于向外界求助,极易陷入心理困境,容易将生活中的烦恼或不良情绪带入工作中。
出现道德失范行为。由于幼儿教师工作中的付出与回报难以成正比,导致部分幼儿教师内心不平衡,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育理念呈现功利化的趋势。在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成长经历,自读书到工作,都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景下度过。容易形成“读书——考试——升学——学历——教书”的狭隘思想。这种成长经历使得他们眼界较为狭隘,养成一种为了生计而读书,只读有用的书的功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