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把手,怎样做好工作,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严以律己,言行一致。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把手要起表率作用。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行要一致,不利用职权搞歪风。这样的一把手才能在职工眼里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二、树立形象,精诚团结。农村信用社的领导首先要做到共事要同心,工作要通气。其次是做任何事情不要独断专行,无视民主。再次是要避免争执,行事要和颜悦色,如果不休止地争论,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人家对你没有好印象,即使口服,心里也不服,敬而远之。因此,要搞好内部班子团结。三、爱护职工,扶持正义。
怎样当好“一把手”,这是新时期领导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把手”作为一个地方、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的工作好坏,事业发展的快慢,乃至兴衰荣辱,虽然领导班子都要负责任,但“一把手”的责任尤为重大。他在整个领导工作中担负着政治上的导向作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组织上的协调凝聚作用,用人上的选贤任能作用和人格上的表率作用。因此,作为一个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必须具备良好的领导素养,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笔者认为,要当好一个合格的“一把手”,应着力培养以下领导能力。
一、善于总揽全局
“一把手”是管全面工作的,担负着总揽全局、统一指挥的全面责任,因此要胸有全局,善于统揽全局、抓大事。这是单位“一把手”的第一要务,也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于谋一时”。全局即大局,无论负责哪一级的主要领导,都必须善于从全局出发,站到全局的高度,以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和处理问题。要善于洞察全局、思考全局、谋划全局,指导和把握好全局,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掌好舵。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自觉地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全局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好事关全局、能够带动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好制约全局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不能就局部论局部,就具体工作抓具体工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抓主要矛盾,从做好局部工作入手,通过抓重点带动全面工作,通过突破难点做活全局工作,解决好影响和制约全局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突出矛盾,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主要领导,不可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都去管。这样容易陷入“具体”事务中,不利于自己谋全局、抓大事,也势必会谋之必误、抓之必乱。
如何确保农信社、农商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是农信社工作的大局。各级农信机构的“一把手”,必须从这一大局出发,站到这一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制定措施,着力解决好事关农信社改革发展全局和影响农信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键因素。比如农信社的发展战略问题、班子和队伍问题、机制问题、风险管控问题、金融创新问题、企业文化问题等。同时,作为各级农信社的“一把手”,还需要把握和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解决好影响农信社持续健康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把握好农信社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善于科学决策
决策是整个领导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决策正确,成事之始;决策失误,败事之趋。单位、部门的“一把手”是决策的关键人物,在实现科学决策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一把手”必须具备很强的决策能力,懂得决策艺术,而且要善于决策。
一是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科学决策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基础。作为“一把手”,要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对本单位、部门的业务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业务知识要熟悉,对其内在的规律要有较好的把握,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是要讲程序。要建立议事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在具体决策过程中,要先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因为一切决策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决策前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决策的目标,即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在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后,要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拟定可行的方案,必要时可拟定备选方案,并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策。决策确定后,要抓好决策的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注意信息反馈,发现问题要对原来的决策进行及时修订完善。三是要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实现科学决策、保证各项决策贯彻执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对重大问题特别是关系到重大发展战略和方向性的决策,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决策方案。四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每项决策都要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把决策过程建立在广泛征求意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必要时可借助于“外脑“的智力支持。五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得以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保证。重大问题一定要坚持集体讨论,并鼓励和引导大家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可事先表态、急于拍板。要充分听取每一位班子成员的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正确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善于从不同意见中吸取正确的因素。通过集中大家的意见,依靠集体的智慧作出正确的决策,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果大家意见不一致,可以暂缓决策,切忌在决策中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三、善于知人用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把手”最重要、最关键的职能还是用人,最大的才能和智慧莫过于选贤任能。古人云:善用人者成大事,能成事者善用人。能否善于知人用人,能否善于知人善任,这是衡量“一把手”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一把手”,一定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知人,善于用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才的智慧和能力。
1.要有识才之眼
有管理专家曾提出,在这个世界上,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眼睛。这是有道理的。每个组织和单位都有人才,能为组织所用的人就是人才。这里的关键是领导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人的长处,使用人的长处。
一是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人总是难免有短处与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什么人才,是多么优秀的人才,都难免存在着某些弱点和不足。用人其实是用其所长,而不是因为人有所短就弃而不用。作为领导者在选人上应将人才的长处和短处都要看清楚,只求能人,不求完人。只要一个人的长处能为组织所用,其短处不会对事业产生危害,就应大胆地使用,不能因为人才有缺点,就放弃使用其才干。
二是不能只看学历,要重实际能力。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只代表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某种知识程度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是对其才学程度和能力大小作出预测的一种根据,并不代表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才能。要知道,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一把手”在选人、识人时要看学历,但不唯学历,要透过学历看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注意其真才实干。
三是不以自己的好恶识别人才。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各有所异,不能只凭自己的爱好,以己之见来断定一个人是否有用。把自己的志趣、爱好、脾气作为识才的尺度,这样会使企业内部人心涣散,企业的凝聚力受到严重影响。作为一名领导者,在识别人才时,必须把个人的好恶置之度外,要从企业的利益和发展需要出发来选人用人,真正做到因才适用、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才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本的最大化。
2.懂得用人之道
一是用人要公正、公平。通过建立公开、公平、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公道正派、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尤其是对那些长期埋头实干、努力工作、干出成绩的干部要高看一眼,不能亏待。要形成“靠实干出实绩,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这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
二是要用人所长,容人之短。这是用人之道的精髓所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缺点,任何人也只能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较出色,不可能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有些才华出众的人,缺点也可能比较突出,十全十美的人才是极少的。高明的领导者在用人时不会盯住人才的缺点,而是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择其长者而用之,恕其短者而避之。如果不能容人之短,实际就犯了因噎废食的错误。
三是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信任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用人不疑才能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一把手”对班子成员和下属要予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这样才能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当然,对下属信任,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也要做好监督。否则,信任就变成了放任,这会给事业造成损害。
四是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人的短处和长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许多短处中蕴藏着长处。用人贵在合适,如果所有的事都由合适的人去做,所有的人都做最合适的事,这样就能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五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敢于打破文凭、资历、年龄等条条框框,不论资排辈,不搞亲亲疏疏,要任人唯才,唯才是用。只要员工想干事、有才能,就要大胆使用,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六是用人就要尊重人。领导与下属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尊重下属的人格,与下属平等相处,以诚待人,才能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内部关系,才能让下属自动、自觉、自发地工作。
3.爱护人才
爱才是用才的必要条件。只有爱惜人才、保护下属、善待下属,才能赢得人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下属为组织“卖命”。作为“一把手”要有爱才之德,对员工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对一时不慎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偏颇和过错的员工,要作冷静客观的分析,必要时敢于为下属担责任、保护下属。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要求,要予以体谅和理解,能够解决的要尽量给予解决。对员工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在可能的限度内用心给予解决,让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员工干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组织作贡献。
四、善于沟通协调
沟通协调是领导者,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工作职责,是理顺各方面关系,平衡各方面利益,化解各种矛盾,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是统一组织成员思想,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和工作合力,高效率实现组织领导管理的重要保证。比较优秀的领导者,习惯用70%的时间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有效沟通,是领导艺术的精髓。沟通则无疑,沟通则相知;协调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因此,“一把手”必须具备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善于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工作。
一是要注意做好与上级的沟通。对上级机关和领导要多请示、多汇报,工作中有什么重要问题和把握不准的难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听取领导的意见和对问题的看法,以便更好地争取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二是要做好同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平时与有关部门要多沟通、多联系、多交流,这样遇事才好协调。
三是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使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又能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切忌顾此失彼和相互扯皮。
四是要做好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重大问题要及时沟通,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要再三沟通,日常工作要定期沟通。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协调,加强思想交流,形成共识,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和谐统一的工作合力。
五是要协调好与下级的关系。要关心下级,体贴下级,对他们的工作多指导、多帮助、多支持。对于他们职权范围内的事,不要随便干预,尽量避免越级指挥,注意发挥下级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放手去干;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要及时指出和纠正,不能动不动就训人,居高临下地乱批评,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解决,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善于维护班子团结
领导班子战斗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班子的团结程度,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人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有战斗力,团结才能产生凝聚力,团结才能出成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善于团结是一种责任、一种胸怀,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做好班子团结,对于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班子整体效能,更好地带好队伍,推动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一把手”是班子团结的主要负责人,必须承担起维护班子团结的重任。
一是要公道正派。做任何事情都要处以公心、坚持原则,在利益得失、名利地位、评功评先等方面要注意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对班子成员都要一视同仁,不搞亲疏远近,不搞小圈子。
二是作风要民主。工作决策时,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注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善于求大同存小异,不能独断专行。工作中要注意放权,尊重和信任每个班子成员,注意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特长和优点,充分调动每一个副职的积极性。不能什么事都揽着不放,不管大小事都要自己说了算,这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班子团结。
三是遇事要多沟通。因为团结的基础是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多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增加信任、消除误解、减少矛盾、增进感情。因此“一把手”要加强与班子其他成员交心和沟通,加强感情上的交流,遇事要多商量、多通气,凡事尽量征求和听取副职的意见。
四是要有宽阔的胸怀。中国有句古语:“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作为领导者,有多大的胸怀,就能办多大的事,其肚量有多大,能包容的人就有多少。因此,“一把手”要豁达大度、宽容做事、大度待人。要有容人之量、容人之度,能容人小错、容人小短、容人唱反调;能包容他人的长处,善待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要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出了成绩多往别人身上让,有了问题要主动担责任;有了好处多让,有了难事多上,要有宽容谦让的气度。这样才能赢得人心,树立威信,更好地干好工作。
五是与班子成员要坦诚相见。要坚持与人为善、待人以诚、心底坦荡、襟怀豁达,凡事多替别人考虑,有意见要摆在桌面上,不在背后搞小动作,努力以人格的力量带好班子。
六、善于发挥副职的作用
副职是“一把手”的参谋与助手,是协助“一把手”开展领导工作并负责一方面或几方面落实的分管领导。发挥好副职的作用,是取得领导成效、增强班子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一把手”对工作全面领导、全面负责,但决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靠副手的帮助和推动。“一把手”要正确认识副职的地位和作用,善于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副职的作用。
一是善于授权。合理授权既是一种用人智慧,也是一种实现高效领导的领导艺术。由于副职负责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把手”要授予副职相应的权力,使副职在工作中有职、有权、有责,在员工中树立起威信。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副职的责任感,发挥副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一把手”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管全局。事必躬亲是对副职和下属智慧的扼杀,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
二是积极支持副职行使自己的职权。重大问题要由集体讨论决定,但具体工作和操作层面的事,要按照分工让副职放手大胆地去做,充分发挥副职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支持他们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副职在工作中有困难时,“一把手”要挺身而出,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好他们的参谋和后盾。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要勇于为他们撑腰作主,维护副职的威信,树立副职的权威。
三是充分发挥副职的才干。副职是“一把手”的左膀右臂,每个副职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一把手”要注意发挥每个副职的特长,让其分管最擅长的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副职充分施展个人的才能,挖掘他们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共同把工作做好。
四是要敢于揽过。“一把手”对副职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要一味地责备,要给予理解和帮助,恰当处理。只有这样,副职才敢大胆地放手工作。
七、善于运用人格魅力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方面的,也有非权力方面;有职务上的,也有人格上的。美国一位管理专家曾说过,一个管理者虽然拥有了管理权,但并不意味着真正有了权力。要真正拥有管理权力,还要有领导魅力。也有的管理专家曾提出,领导的人格魅力是“三分管人,七分做人”,“用职权管人不是本事,通过人格服人才是本事”。事实上,权力在管理下属方面并不是万能的,真正有智慧的领导懂得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领导下属。
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尚的品格是领导者服众的根本,个性的魅力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条件。人格魅力是领导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气质和能力素养,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的总和。它是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人格魅力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可比拟的,有时候它比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更管用、更有影响、更有效。作为“一把手”,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人格魅力,才能赢得下属的信赖,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感召下属、增强领导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领导工作,取得非凡的成就。因此,作为一个单位、部门的“一把手”,在实施领导工作中,不要光靠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施加影响、推动工作。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增加对下属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这就需要“一把手”重视和加强个人人格魅力的培养、修炼和完善。
一是要重视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坚持以“德”服人。“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力量。“德”是制服人心的最佳利器,也是衡量和评价领导者魅力的前提。“一把手”要重视加强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比如做人要正、处事要公,要公平待人、公道办事,讲诚信、重承诺、为人真诚;要与人为善、做人谦和、有亲和力;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民主、清正廉洁;要胸襟宽阔,有容人、容事、容言、容过的雅量等。这些良好的品德是领导者良好形象和人格的基石,是领导者的威信和号召力的源泉。
二是要加强能力培养,坚持以“才”赢人。良好的人格魅力是需要杰出的能力和才干来支撑的。作为“一把手”,要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努力使自己真正拥有让大家佩服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敬佩和信服,增强对同事和下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要真诚地关爱员工、善待下属,坚持以“情”感人。领导和员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一把手”,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对待员工、体谅员工、关心员工,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要把员工视为亲人、当作朋友、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当他们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满腔热忱地给予帮助和支持;当他们工作上遇到挫折时,要及时给予关怀和慰问。要用爱心和真心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用真诚和真情去感动员工,赢得人心,这样才能增强“一把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四是要注意个人形象。“一把手”的言谈举止要风雅大方,穿着要讲究、得体,讲话要有条理、具有感染力。这些都关系着领导者的形象,展示着领导者的个性魅力,表现领导者的气质。领导者具有良好的形象魅力,自然可以增强其对员工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