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
2.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总体上来说较为科学合理。
3. 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过高,这种高消费背后,一方面是为了追求舒适体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爱面子,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优越感。
4. 大学生的过度消费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过度消费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5. 第一种是“超前性消费”,即为了提前享受或追赶潮流,不惜通过借贷来提升生活品质。许多大学生刚成年步入社会,银行也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办理信用卡。因此,不少大学生都有多张信用卡。
6. 新闻中也时常报道大学生因无法偿还信用卡债务而不得不外出打工,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们未来的信用记录。这种消费方式除了带来一时的快感,没有其他任何好处。
7. 第二种是“炫耀性消费”,第三种是“病态性消费”,这两种消费行为都是出于满足内心不成熟的心态。
8. 尽管大学生活常被描述为轻松愉快,但在重点院校,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紧张状态。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暴饮暴食、购买新衣服等方式来寻求压力释放,逐渐养成了过度消费的习惯。
9. 还有一种“病态性消费”,即因为同学拥有新产品而感到焦虑,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来追赶,这种心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有害的。
10.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是复杂的。鉴于他们自我意识和消费观念的不成熟,辅导员们应当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加强消费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真正服务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发展。这是高校应当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