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我们应该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
2. 维护秩序需要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社会规则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1. 尊重他人是内在修养的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 以礼待人。待人礼为先,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
3. 诚实守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标识。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 法不可违。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 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加强自我防范,我们应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3. 善用法律。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遇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