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的基础理论
FMEA是一种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应用的分析方法。它涉及对产品各个组成单元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以及这些故障模式对产品功能的影响。此外,该方法还包括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在FMEA中,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是评估故障模式影响的关键因素。
FMEA分为两种类型:
1. DFMEA(设计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专注于产品设计阶段的失效模式分析。
2. P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关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分析。
风险顺序数(RPN)是评估FMEA分析中潜在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RPN = S × O × D,其中S代表严重度,O代表频度,D代表探测度。
采取改进措施的标准如下:
- 当严重度S大于或等于7,且RPN大于或等于60时,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 当严重度S小于7,但RPN大于或等于100时,同样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FMEA的基本方法
FMEA是一种用于过程控制的分析技术。通过在一张包含多项要求的表单上进行分析、控制和应用,可以实现对过程的有效管理。美国三大汽车厂在相关文献中明确了FMEA表单的格式,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1. 严重度S:评估问题点的不良影响(评分范围1~10分),分数越高表示影响越严重。
2. 频度:评估问题出现的几率大小(评分范围1~10分),分数越高表示出现的机会越大。
3. 探测度:评估在采用现有控制方法时,潜在问题被检测的难易程度(评分范围1~10分),分数越高表示检测难度越大。
4. 风险顺序数:严重度、频度、探测度得分的乘积,该数值越大,潜在问题越严重,越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