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经典表述
一、主要内容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这种规律性的基础是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他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即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的决定作用。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二、经典表述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强调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一般意识形态。因此,历史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活的变革所决定的。例如:“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由此,这一经典表述明确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经典的唯物史观是对整个社会物质生活和运动的基本解释框架的基础认知。通过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一种全面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种对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强调,这一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前进方向是进步主义的观念和发展与克服过程的不断升华所依赖的基本原则。“正像达伯和康蒲之间天然的分隔把他们联结起来一样”,历史和未来的交融才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基础。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实践,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