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提线木偶提线木偶

admin

福建提线木偶戏,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嘉礼”或“加礼”戏,古时又称“悬丝傀儡”或线戏。这种戏剧形式深深植根于福建民间习俗,每逢婚嫁、寿辰、周岁礼等重要时刻,都会用提线木偶演出,象征大礼。尤其在泉州,这种传统至今依然兴盛,如屏南县和泉州的提线木偶艺术保存完好。

福建提线木偶戏独树一帜,拥有自己完整的剧种音乐“傀儡调”,至今保留了近300支曲牌和古乐器如南鼓、钲锣等。木偶形象雕刻精细,色彩鲜艳,泉州木偶头以唐宋风格为底蕴,同时融入夸张变形和性格表现,被誉为民间工艺珍品。

提线木偶操作技术高超,泉州木偶一般有16条以上悬丝,表演复杂。据传,唐末王审知引入傀儡戏于泉州,使得“嘉礼戏”带有中州音。随着时间推移,木偶戏与民间仪式结合,内容丰富,如明代李廷机的对联就体现了其表现力。到了清代,提线木偶戏已经发展到能够演出现代历史剧的地步,形成了规范的剧本体系。

清末民初,泉州木偶戏班众多,不仅服务于宗教仪式,还出现了如《说岳》、《水浒》等连本戏,突破了传统界限。林承池等人的创新技巧丰富了表演艺术,使提线木偶戏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泉州傀儡戏不仅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的古代民间习俗、语言特色、南戏遗产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它在传播闽南文化、维系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促进海峡两岸及东南亚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扩展资料

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