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电离理论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在于盐会水解。具体而言,碳酸钠在水中会分解,产生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碳酸根离子能够与水分子中的氢离子结合,产生碳酸分子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存在使得溶液显碱性。
根据质子理论,碳酸本身具有碱性,能够进行质子转移,使得水分子中的氢离子被消耗,产生氢氧根离子,进一步增加溶液的碱性。
氯化铁作为强酸弱碱盐,会与水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氢氧化铁。在这个过程中,铁离子(Fe3+)与水分子中的三个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三个氢离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氢离子,使得溶液呈现酸性。同样,当氯化铁浓度与中等强度的酸(如磷酸)相当时,它们的pH值相近,这也证实了强酸弱碱盐的水解会呈现酸性。
总结而言,遇到强酸弱碱盐时,它们的水解会呈现酸性;相反,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则会呈现碱性。这可以通过口诀“遇弱则水解,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来记忆。
硫酸铵作为另一个例子,其铵根离子在水中会水解,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溶液呈现酸性。